值得一提的是,追随跨国企业开发新药的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在被誉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有多个创新团队正基于自己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机制、新靶点,开发源头创新的新药。其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隋建华团队根据他们在乙肝(丁肝)病毒感染机制领域的原创成果,开发出全球首个靶向乙肝病毒表面大包膜蛋白前S1区、可阻断病毒和受体结合中和抗体HH—003,目前正在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有望为丁肝、乙肝患者带来全新疗法。
除创新药直接在海外获批上市,另一种形式的“出海”——海外授权,近年来也方兴未艾。所谓海外授权,是指国内药企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药物的部分或全部权益售让给外国药企,也被称为“借船出海”。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超过50笔,海外授权的项目数首次超过许可引进数。
“与仿制药不同,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只有获得合理回报,研发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患者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新药。”宋瑞霖认为,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按照“‘医保、医疗、医药’联动”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堵点卡点。
2019年11月,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获得FDA批准上市。截至目前,凭借出色的临床疗效,泽布替尼已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发力,药品审评审批、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等相关制度改革大刀阔斧……在各项政策的合力助推下,百济神州、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加科思等新药研发公司纷纷涌现,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传统制药企业加快转型,我国新药研发驶入快车道,迎来蓬勃发展的全新局面。
加拿大28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在创新药定价机制调整方面,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从依赖进口到频繁‘出海’,表明中国的新药研发能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创新药产业量质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说,“创新药‘出海’,不仅能造福全球患者,还有助于国内药企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3年10月,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生产的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获批上市;同年11月,和黄医药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新药呋喹替尼获批上市……
“国产创新药的快速发展,不仅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也显著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程增江说,2012年之前,我国药品市场以仿制药为主,国产创新药屈指可数。由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参与市场竞争,国外进口的创新药价格昂贵,绝大多数患者“买不起”“用不上”。“国产创新药的大量涌现,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用药选择,也为降低药价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制定药品价格政策要求,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创新,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的多元供给和公平可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让科技进步带来的最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是我们公司成立的初心。”信达生物首席科学家陈炳良告诉记者,“我们赶上了创新药发展的好时代,当年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以肿瘤免疫药物PD—1为例,国内患者最初使用进口PD—1的年治疗费用在60万元以上。随着国内药企研发的肿瘤免疫药物相继获批、陆续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幅提升。目前,使用国产PD—1的年治疗费用已降至5万元以下。
今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3年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有40个,其适应症涵盖了肿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以及睡眠障碍、降低血脂等近年来社会需求增加的治疗领域。从2019年的12个到2023年的40个,5年来我国累计批准上市创新药138个,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原创基础研究,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源头活水。”李文辉告诉记者,只有把基础的科学问题搞清楚、找到全新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开发出全球领先、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要给予科技领军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让他们心无旁骛、从事‘十年磨一剑’的原创研究。”李文辉说。
在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方面,上海市医保局等部门于去年7月联合印发《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9大类、28条重点支持措施,以加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建立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推动将更多优质的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受访者指出,由于起步晚等原因,我国创新药产业还面临热门靶点研发同质化、创新回报不及预期等问题。今后,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强全链条政策协同支持力度,为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个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肿瘤免疫药物信迪利单抗、首个获批的国产新型降胆固醇药物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托莱西单抗……自2011年8月成立至今,位于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的信达生物已有10款产品获批上市,覆盖肿瘤、自身免疫、代谢及心血管等重大疾病领域,累计造福患者逾250万名。
今年3月15日,继去年在欧盟、英国获批上市之后,百济神州自主开发的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化疗后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
“其中,完善创新药定价机制和药费支付机制是重中之重。”宋瑞霖说,今后一是要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真正体现创新药的研发成本和临床价值;二是在完善现有支付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商业健康保险,满足不同患者的多元化用药需求。
840.36MB
查看304.88MB
查看34.7MB
查看847.14MB
查看415.81MB
查看259.94MB
查看185.78MB
查看141.80MB
查看518.75MB
查看947.68MB
查看595.64MB
查看477.15MB
查看513.31MB
查看480.95MB
查看826.69MB
查看406.55MB
查看287.75MB
查看517.10MB
查看316.73MB
查看396.73MB
查看845.88MB
查看807.57MB
查看697.53MB
查看564.70MB
查看294.21MB
查看237.84MB
查看135.16MB
查看814.49MB
查看954.37MB
查看234.54MB
查看174.79MB
查看312.21MB
查看235.60MB
查看264.72MB
查看992.41MB
查看405.35MB
查看261.78MB
查看418.40MB
查看687.29MB
查看486.84MB
查看704.72MB
查看601.51MB
查看795.76MB
查看907.22MB
查看116.77MB
查看747.85MB
查看922.61MB
查看716.69MB
查看164.88MB
查看657.79MB
查看821.31MB
查看173.76MB
查看455.52MB
查看568.71MB
查看955.24MB
查看389.49MB
查看148.34MB
查看159.30MB
查看430.59MB
查看131.19MB
查看698.69MB
查看486.35MB
查看396.59MB
查看698.40MB
查看287.39MB
查看929.87MB
查看566.62MB
查看192.36MB
查看821.13MB
查看715.29MB
查看463.11MB
查看941.57MB
查看814.43MB
查看722.97MB
查看548.99MB
查看572.29MB
查看338.84MB
查看288.52MB
查看320.38MB
查看359.50MB
查看339.60MB
查看374.62MB
查看644.95MB
查看959.85MB
查看952.60MB
查看336.21MB
查看858.58MB
查看822.46MB
查看524.18MB
查看361.18MB
查看956.71MB
查看832.33MB
查看349.84MB
查看380.39MB
查看626.59MB
查看880.72MB
查看834.75MB
查看582.37MB
查看530.59MB
查看248.91MB
查看573.67MB
查看227.84MB
查看261.37MB
查看733.50MB
查看
892汉川cb
山西柳林通报“交警队公职人员‘入室’打砸”:高某被行拘🤾
2025-07-05 07:17:30 推荐
504188****8786
退休老人乳山买房遭套路 打工还贷🧔
2025-07-03 02:00:19 不推荐
113152****7751
2025-07-05 10:21:48 推荐
57创造与魔法
入殓师博主分享罕见纸扎祭祀品🧜
2025-07-03 05:30:0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