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39开元昆仑神话是以昆仑山及其相关神话人物、风物传说为主要内容而构成的中国神话系统,也是中华民族最初的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的一个整体反映。
赵宗福:昆仑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国家文化和国家疆域等国家整体形象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之一,涉及到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国家版图和政治秩序、伦理观念等。昆仑明堂自古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如黄帝、秦汉唐帝王)祭祀之所和封禅的对象。尤其是昆仑山在文化史上的变化,从混沌到清晰,从虚幻的西部到具体的地理,从新疆到青海、西藏,再到神州处处,无不反映着国家疆域的变化和稳定。
至于人文方面,昆仑神话的影响更是纷繁纭集。仅就文学而言,从屈原《离骚》《九歌》开始,以昆仑为文化意象,历代诗文一再描写昆仑,形成了对昆仑原乡的追忆怀念和昆仑精神的传承弘扬。如毛泽东就有“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的歌咏。
赵宗福,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现任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昆仑文化研究和发展。
赵宗福:昆仑神话是以昆仑山及其相关神话人物、风物传说为主要内容而构成的中国神话系统。它是中华民族在“童年时期”以神格信仰为核心的综合体创作,也是中华民族最初的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的一个整体反映,与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赵宗福:神话昆仑山是中国先民根据西北多高山,而且高耸接天的地理现实想象出来的大山,山“方八百里,高万仞”,日月经过山顶时,被遮蔽光芒。宋太宗赵光义说:“昆仑山上聚神仙”;元代王哲说:“昆仑山上乐逍遥,烟霞洞里成修炼”。
寻找昆仑,是因为昆仑山是中国人的山水祖脉所宗。“河源昆仑”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原乡情结。在古人看来,要找到神话中缥缈的昆仑山,就必须沿着黄河溯源,黄河源头就是昆仑山。自从魏晋经学家杜预明确说出“河源西平(今西宁)西南两千里”后,历经唐元明清多次实地考察,从不同层面确认了昆仑河源的所在。至于新中国的几次河源科学考察,从地理科学层面明确了黄河源头的正源和涓流,并指出这里还是包括长江、澜沧江源头的青海“三江源”地区。
在中国,民族神话极其丰富。华夏古典神话很早就以书面形式被记录或固定下来,因此至今呈现着中华民族三四千年前丰富多彩的神话风貌。但无论有多少神话,昆仑神话都是其中主要的一部分,或可视之为构成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部分之一。从现存古籍文献看,昆仑神话有三个明显特征:
神话里的昆仑尽管是古人想象中的众神之乡,但外在形貌是一座山,因此被写作“崐崘”或“崑崙”,对中国的地文影响深远。华夏先民认为昆仑山是大地中央,“昆仑山为柱,气通上天。昆仑者,地之中也”。昆仑四水或者五色河水从这里向四面八方流淌,从而形成广阔苍茫的世界,其中的黄河水更是向东滔滔,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被尊称为“母亲河”。
三是资料保存较为丰富。除《山海经》外,《穆天子传》《庄子》《楚辞》《淮南子》《海内十洲记》《拾遗记》《博物志》《汉武帝内传》等典籍对昆仑神话也有较多描写。相对来说,诸多古典神话中,昆仑神话的史料较为丰富。
但作为传说中的昆仑山,在一些国人心目中,远远超出中国疆域之外。《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昆仑弱水和西王母的地理传说已经远播。神话昆仑山与印度佛教神话中的阿耨(nòu)达山十分相似,所以历史上屡有中国僧人到印度寻觅昆仑的经历。而在东南亚海上的昆仑山,也是明清时期海上航行必经之地,屡屡记录在文献。所以古人常说“海外亦有昆仑”,可见昆仑的影响至远至广。
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理坐标和文化流播,我提出青海昆仑文化,我任会长的青海省民俗学会与地方政府开展了诸多学术文化活动,如举办昆仑文化系列国际学术论坛、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版昆仑文化研究丛书等。
从文化源流上看,昆仑山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典籍上不断出现的“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实际上就是在反复重申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原乡。屈原每当失意时就“神游昆仑”,汉武帝、元忽必烈、清康熙、乾隆帝等帝王及大量的文臣武将、僧俗名人念念不忘河源昆仑,就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华大地众多山脉都被视为昆仑山脉或余脉,这在很早以前就被先人所共识。但现实的昆仑山到底在哪里,是古人思索寻觅不已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只能根据目光所及探寻认知昆仑,因而先后出现了新疆和田昆仑、甘肃祁连昆仑、青海星宿海昆仑等说法,出现了昆仑究竟在何处的学术纷争。故大昆仑的在地化和具象化,使人深感“神州处处有昆仑”,乃至于“海外亦有昆仑”。
在中华文化的谱系中,昆仑基因弥散在各类文化事项中,将近三分之二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与昆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发挥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甚至以丝绸之路为主要途径,昆仑意象远播海外。至今,港澳台等地的朝圣者还远道而来朝拜昆仑山。近年来,青海省格尔木市等地每年举办昆仑山敬拜大典,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并以走近黄河源、敬拜昆仑山为荣。这一切,说明了昆仑文化具有久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二是故事系统完整。如对昆仑山的想象,这里是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最高处是帝阙悬圃;山上各种灵兽神树,应有皆有;众神通过建木、铜柱连接天地的天梯来往于天地之间;山高万仞,方八百里,宽阔七百里的弱水环绕着,在外面还有火焰熊熊不熄的炎火山,水火两重使得圣山与世俗世界隔绝开来,常人无法进入。
在古人的想象中,昆仑山是天上之山。山上的圣境都对应着天象和现实地理。昆仑悬圃又被称为帝阙,对应的是天上的紫微宫,是天帝居住之地,所谓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汉代长安的未央宫、唐代洛阳的紫微城、明清时期的紫禁城都是依据紫微宫(垣)命名或修筑的。紫微宫附近的北斗七星也被中国人认为是“帝星”,因其形状与神话昆仑中的圣境阆风相似。仔细考察昆仑神话中的阆风、悬圃等圣境,都与天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昆仑神话在中国古典神话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为何“神州处处有昆仑”?当代传承和发展昆仑文化有何现实意义?对此,中国民俗学会原副会长、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科带头人赵宗福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一是形态朴野、原始。昆仑神话集中反映了华夏民族“童年时期”的文化形态,如古典神话中西王母呈现为虎齿豹尾善啸,形貌上半人半兽,神格功能上掌控人类生死。相对而言,受昆仑神话影响的蓬莱神话则显得文雅清爽,楚辞神话也深受昆仑神话熏染。
750.67MB
查看440.27MB
查看77.9MB
查看794.55MB
查看162.95MB
查看994.70MB
查看636.28MB
查看811.39MB
查看109.53MB
查看695.99MB
查看911.32MB
查看230.93MB
查看893.20MB
查看684.55MB
查看596.73MB
查看401.53MB
查看731.27MB
查看397.34MB
查看410.54MB
查看347.62MB
查看841.53MB
查看645.11MB
查看234.72MB
查看619.84MB
查看683.76MB
查看471.15MB
查看293.38MB
查看963.84MB
查看520.77MB
查看109.81MB
查看664.93MB
查看402.48MB
查看670.98MB
查看289.86MB
查看822.34MB
查看184.17MB
查看462.55MB
查看359.84MB
查看960.52MB
查看127.69MB
查看687.91MB
查看888.63MB
查看342.57MB
查看549.88MB
查看481.71MB
查看283.36MB
查看636.97MB
查看613.32MB
查看255.72MB
查看523.34MB
查看983.64MB
查看783.45MB
查看400.54MB
查看829.98MB
查看232.84MB
查看641.11MB
查看990.27MB
查看636.40MB
查看325.40MB
查看377.95MB
查看153.37MB
查看543.63MB
查看730.30MB
查看112.26MB
查看747.25MB
查看908.75MB
查看650.48MB
查看908.16MB
查看996.88MB
查看737.96MB
查看576.13MB
查看865.89MB
查看663.90MB
查看536.57MB
查看928.78MB
查看587.29MB
查看512.33MB
查看591.52MB
查看154.77MB
查看427.96MB
查看464.47MB
查看397.10MB
查看167.42MB
查看105.57MB
查看576.24MB
查看735.83MB
查看932.81MB
查看378.96MB
查看455.16MB
查看535.73MB
查看284.41MB
查看128.86MB
查看366.48MB
查看423.91MB
查看428.31MB
查看346.72MB
查看302.72MB
查看447.29MB
查看557.33MB
查看786.50MB
查看604.77MB
查看896.79MB
查看280.35MB
查看171.33MB
查看
373万宁vb
每天睡多久才算睡够了🥄
2025-07-01 22:43:20 推荐
874188****8049
隔夜要闻:美联储预计今年降息三次 鲍威尔暗示放慢缩表之日已不远 美国司法部将对苹果提起反垄断诉讼🥉
2025-07-01 18:56:11 不推荐
718152****6730
美国电动车增长乏力,拜登政府挠头无力🥍
2025-07-03 18:40:19 推荐
91绿娃摩托
巴西央行降息50个基点 押注通胀将进一步放缓🥐
2025-07-03 03:39:17 推荐